Category Archives: 大马华商的故事

从KFC被鲸吞事件,看巫统朋党打压华商的手段!

KFC 的历史我懂,70年代第一个将它引进大马市场的是商人吕正义先生。

第一间KENTUCKY FRIED CHICKEN快餐店,吉隆坡东姑阿都拉曼大街开设本地的第一间店铺。现在还在。记得当年的肯德基家乡鸡,是没有SELF SERVICE这回事的。你进去肯德基快餐店,是有WAITER来写单的。而且当年也不是简称KFC。

吕正义先生当年是炒原产品期货买卖的高手。当年经商环境也不像现在这么限制。当年吕正义先生100%控制肯德基家乡鸡股权。 80年代初期,传说他在炒棕油期货的时候得罪马哈迪,因为老马想通过棕油期货买卖,控制世界原棕油价格。

吕正义却看准契机,趁低买进趁高放,灵活运用手法将期货价格锁死,加上伦敦期货市场有许多更精明干练的玩家;老马想控制原棕油期货市场,却反而大败亏输,亏了国库20多亿!但是吕正义却赚进数以千万计的利润。这造成老马非常震怒和感觉丢脸,于是迁怒吕正义。

也有传说当年老马上台,培养土着朋党,有人看中肯德基这块肥肉。有人利用吕先生炒棕油期货得罪马哈迪的弱点,企图强迫他将肯德基股权出让给马来人。但是吕正义天生傲骨,最讨厌受到无理压迫;最后他选择宁愿退出大马商界,将肯德基股权统统卖给巴生商人林玉静!吕正义先生后来远走美国,90年代初期客死异乡,在美国病故。

林玉静后来当上大马中华总商会会长。原本以为有中华总商会会长和隆雪华人大会堂会长的头衔,巫统朋党至少会有顾忌,不敢动他的主意。谁知巫统朋党玩阴招!

80年代,巫统朋党知道马来人非常喜欢吃肯德基家乡鸡,肯德基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,分店到处开,已经成了大马快餐连锁店第一品牌。巫统朋党利用宗教,向林玉静找碴!他们抨击肯德基家乡鸡不是HALAL的。他们指责肯德基家乡鸡屠宰鸡只的过程不符合HALAL条规,要马来人杯葛肯德基!

当年这件事确实让林玉静很困扰。加上当年老马强势推行新经济政策,不断强迫林老必须让马来人参股。为了申请HALAL准证,林老无法可施,只好忍痛让出部分股权,换取巫统朋党取消呼吁马来人杯葛肯德基的举动。林老自己也没有想到,让出部分股权之后,犹如引狼入室。虽然林老还拥有肯德基的控制性股权,但行政体系渐渐落入马来人手中。

80年代末期,林玉静掌控的隆雪华堂和中华总商会并不平静。当年华商在新经济政策下饱受冲击,对政府的行政举措怨声载道,而华商之间也出现分裂。林玉静受到了以颜清文为首的华商反对派竞争。林玉静让出肯德基家乡鸡股权的事,也造成了一些华商不满,认为他身为商会最高领导人,竟然带头向巫统朋党妥协,这是不对的。

林玉静后来因为华团纷争,加上他的上市公司《富产》在1997金融风暴中严重受创,负债累累,无奈之下将肯德基股权完全脱手给马来商家伊德里斯。从此卸下《鸡王》称号。

于是肯德基家乡鸡正式易主,名称也改为KFC,沿用至今。

by Danfeng Zhang

龙珠香米——大马华裔米商最后一个堡垒


相信大家都知道,80年代以前,大马米粮供应,多数由华人经营。那个时候,市面上的白米有很多品牌,包括龙珠,Jasmine,Jati,红毛丹,太阳花等等,都是华裔米商的品牌。当年大马其中一位最大的白米供应商,也是大家熟悉的,郭鹤年,郭老先生。

进入80年代,为了大力推展新经济政策,马哈迪强势介入大马商界版图。先是强制规定所有华商,农历新年进口蕉柑,必须事先获得 Pernas,就是国家企业,发出 AP,才能进口蕉柑。 马哈迪的用意,就是要控制华人企业,从中进行剥削。

接着,他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白米市场。当年国内白米市场,绝大多数是华商在经营。马哈迪为了掌控市场,宣布成立《国家稻米局》Beras Nasional Berhad,简称 Bernas。政府同时立法管制白米的流通,宣布国内所有白米商,必须向 Bernas 购买白米;而且政府也取消了华商原本拥有的白米入口准证,只有 Bernas 持有唯一一张AP。

这就是说,只有国家稻米局才能合法从泰国和其他国家进口白米,其他米商全部禁止进口白米。华裔米商别无选择,必须向国家稻米局拿米来卖。国家稻米局,因此垄断了国内的白米供应市场。而白米的价格多少,完全由国家稻米局来订。包括国内的白米产量,稻农也必须将所有收成卖给国家稻米局,米商被禁止直接向稻农收购白米。

Bernas 原本是国家设立的公司,后来由罗斯玛家族的朋党收购。 目前是罗斯玛的家族掌控 Bernas。国家稻米局掌控了国内白米批发市场之后,便计划进一蚕食国内的白米企业。

郭鹤年先生早早意识到政府的意图,在国家稻米局成立不久,便宣布退出大马白米市场,不想被马哈迪的朋党来操控他的公司。郭老企业遍布全球,他当然随时可以抽身,但是,那些生意完全依靠白米市场的华商,怎么办?只有任由宰割了。

进入90年代,国家稻米局开始了下一个部署。。逐步蚕食华裔米商的公司。由于白米供应被 Bernas 垄断,华裔米商只能向 Bernas 买米。那么,他们的企业前景,就像粘板上的肉,任由 Bernas 予取予求。经过将近10年的发展,国内的华裔米商公司,已经被Bernas收购得七七八八。只剩下龙珠香米的公司,福裕有限公司的老板邱先生,选择顽抗到底。

为什么 Bernas 那么用意收购华裔米商的公司?原因当然是,一来,Bernas 掌握了白米供应的命脉,二来,Bernas 看准许多华商资金周转不灵。Bernas 通过放帐方式,提供白米给米商,让米商积欠数以百万计的款项,然后就一这些帐款来换取有关米商的股份。一些没有察觉 Bernas 阴谋的米商,当发现 Bernas 前来表明收购意图的时候,才发觉已经肉在粘板上。

许多华裔米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抗战之后,都因为无法都得过Bernas,因而心灰意冷,最后宣布投降。而福裕 Hock Ju Edar 的邱老板,是一位精明的商人,他早就料到 Bernas 的魔掌迟早会伸向他的公司。他早早做好准备,进行长期的抗战。他是大马米商公会的领导人,他的公司,也准备了充足的《子弹》。。。。现金,要跟bernas斗到底。

2006年,Bernas 终于找上 Hock Ju,表明收购意图。 邱老板静静聆听 Bernas 开出的收购条件。 国家稻米局的代表,开出两个条件。第一个:只要 Hock Ju 肯让出 51% 股权,国家稻米局保证它的白米供应不会出现问题。第二个,是在成为国家稻米局的子公司之后,每逢 5 年一次的全国大选,必须提供国阵政治献金!

这献金的数目,据说多达数百万!Hock Ju 老板一口回绝!他认为自己辛苦耕耘了几十年的心血,岂能如此轻易让别人不劳而获? 再说,有关政治献金的部分,更是离谱。他们规规矩矩的做生意,从来不粘政治,为什么要平白无辜的奉献政治献金?

国家稻米局的代表碰了一鼻子灰,悻悻然离去。但是,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。由于邱老板是米商公会领导人,米商公会有一定的影响力,国家稻米局不敢轻易不供应白米。但是,国家稻米局却经常故意刁难 Hock Ju。比如香米供应 Hock Ju 如果向国家稻米局订购 100 吨,后者往往只给50吨,或者更少。理由是:货源不足。但是其他米商的供应量,却不会有短缺的现象。

当白米价格涨价的时候,国家稻米局也不会先知会 HockJu。但是属于国家稻米局的子公司,却获得事先安排囤货。往往在涨价之前,这些公司都能事先得到关照,至少囤积一百几十吨的米。而 Hock Ju 就没有这种便利。所以当国家稻米局宣布白米涨价的时候,Hock Ju 往往无法可施,只有随着调整价格。

但是其他米商因为有囤货,可以继续按照旧价 Offer 消费人。这样就使得 Hock Ju 成为消费市场的箭靶!不知内情的人,往往责怪它为什么立刻以新价售卖白米?Hock Ju 有苦说不出。

更严重的,是原本Hock Ju跟国家稻米局的来往,是有一个月帐期。而 Hock Ju 每个月都准时还账,时刻保持醒觉,不能拖欠太多帐项,以免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负担,被Bernas有机可趁。而Hock Ju一直都有银行开出信用保证书,保证的数目,据说是500万。

不久前,国家稻米局忽然对Hock Ju表示,上头指示,他的信用保证书不能被接受,必须马上还款。限期 Hock Ju 两个星期内必须以 500 万现金还账,否则就中断香米和白米的供应!这一招很毒辣!虽然 Hock Ju 资本雄厚,但是要在两个星期内拿出 500 万现金,对一家不算很庞大的米商来说,毕竟是非常辛苦的。

最后,据说 Hock Ju 将大多数的储备金拿出来,再跟银行商量,得到一笔临时贷款,终于暂时解决了问题。 但是,Hock Ju 的麻烦,会因此完全解决了吗?谁也不敢说。以后国家稻米局还会继续使出什么阴招?Hock Ju的老板曾经私下慨叹,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够顶多久。

也许,迟早有一天,连着最后一个华裔米商的堡垒,也可能失守了。。。。

by:Danfeng Zhang

邱瑞福 改造米业天地,福裕米深入民众家


一九七二年,邱瑞福当时手头上只有一万五千零吉,再向银行贷款三万零吉,就这样天不怕地不怕,开始创业「福裕」。
 从只有半间店铺的小型传统米粮批发商,转型为现代化的大型白米批发商,福裕的创办人兼董事经理邱瑞福带领传统米业走入现代化,是传统华人企业转型的成功例子。

廿七年的奋斗与成长,福裕的第一个品牌:龙珠香米,早已深入民心,成为品质的保证。 邱瑞福表示:「不管做什么生意,信用是最重要的。福建人有句话:『信用就是本钱』。」一语道尽邱瑞福的做生意准则与成功要诀。

传统米铺的形象,不外是昏暗的米仓中,横陈数千包沉甸甸的麻包袋,里头的工人挥汗如雨,忙着将麻包袋的白米抬上抬下…然而,这一切情景,都不曾在马来西亚大米商福裕贸易公司出现。

福裕出品龙珠香米,以及其他著名白米,是本国最大的白米出品商;在厂内所见,完全是现代化的操作,光鲜明亮。 从入货储存到品质管理,各种程序都已机动化。 实际上,福裕是东南亚第一家使用日本白米加工机器的白米批发商。

从只有半间店铺的小型传统米粮批发商,转型为现代化的大型白米批发商,福裕的创办人兼董事经理邱瑞福带领传统米业走入现代化,是传统华人企业转型的成功例子。

一九七二年创业的福裕,原本坐落在吉隆坡的陆佑路后面。 当时,它只有半间店面。

邱瑞福告诉中国报:「开始的时候,我手上的资本只有一万五千零吉,再向银行贷款三万零吉,就这样开始做生意。当时天不怕地不怕,就这样创业。」

邱瑞福当年投下的一万五千零吉,经过廿七年的奋斗与成长,今天已是每年营业额高达数千万零吉的大企业。 然而,谈起此事,他仅谦虚的表示,公司不外以「薄利多销」的方式来经营,谈不上有什么大成就。

来自马六甲州的邱瑞福,祖籍福建咏春,现年六十一岁。 他的创业经历,正是许多传统华商的真实写照。 他在米业中从低做起,先后当过货仓管理员及推销员,历时五年。

七二年,他在一批好友及商家的支持下,开始自立门户,创立福裕。 尽管因资金所限只能租用半间店铺,但凭着良好人脉,得到同业们的信任,供应货物,业务也蒸蒸日上,逐步奠下了稳固的基础。

「不管做什么生意,信用是最重要的。福建人有句话:『信用就是本钱』,我非常认同。」

由于米价过去受到政府严厉管制,被列为统制品,价格囿限在一定的幅度内,米业的发展受到限制。 九三年,政府宣布取消白米为统制品,邱瑞福觑准这个机会,作出一项大胆的投资,创立了属于福裕的第一个品牌:龙珠香米。

同年,他将福裕迁往首都十五啤的新厂,并投资小型白米加工机器。 两年后,由于业务不断增长,原有的厂房不敷应用,他再度做出迁厂的决定,搬至目前的帝莎敦拉萨工业区。

在这段期间,邱瑞福所作的一项重要改革,便是将公司的组织管理、生产过程、市场策略作了现代化的武装。

九五年,福裕投资四百万零吉,从日本入口东南亚最先进的白米加工机器,使到生产程序进入全自动化。 由入货、储存、去除杂质、磨米、去除碎米到包装的生产线,全部自动化,除了节省人力,也更能准确的控制产量及库存量。

另一个重要的改变,便是建立严格的品质管理部门。 它也是国内第一家设有专业品管部门的白米出品商,以提升产品的素质。

「我们聘有营养学家专司品质管理工作,每日从各种白米中抽样检查,从白米的颗粒、味道、质地等检验,以不断改善品质。」

他指出,所有买进的白米在加工前必需进行检验,在加工期间,甚至出品后都不例外。

作为马来西亚居主导地位的米业公司,邱瑞福表示,福裕并没有忽略向米业先进国取经。

「我们经常前往外国考察,包括日 ​​本、香港及台湾,以了解白米品质、生产及品管过程。日本米素质最高、最重品管,是世界最佳典范,福裕的生产模式,便以日本为学习对象。」

除了 ​​在白米生产及品管投下巨资,精益求精外,福裕在行政、市场与销售都引进了专业人士,以协助公司迈向现代化。

无论如何,马来西亚的白米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,即使有了精良的生产技术与品质管理,但是,如果没有独到的市场策略,绝不容易生存,更遑论壮大发展了。

在这方面,福裕的品牌宣传,的确有过人之处。 龙珠香米在马来西亚香米市场只有六年历史,已是家喻户晓的名字;它靠的便是成功的形象塑造及宣传手法。 除了 ​​电台、电视及平面媒体的宣传外,它也赠送印有公司品牌的特制货架给零售商,使零售商乐意摆放该公司的产品;货架的醒目设计也有助于加强公司的产品形象,使它深入民心。

邱瑞福指出:「福裕强调的宗旨是:顾客第一、品质第一、服务第一。我们以此建立消费人对公司产品的认同与信心。」

目前,福裕旗下的产品,除了龙珠香米外,还有其他十余种品牌,如花乐香米、金龙船水晶香米等。 其销售网遍及全国,包括超级市场、杂货店等,各占六十及四十巴仙。

每一家企业都曾面对创业初期的艰难,也需要经历不同时期的发展瓶颈。 对经营传统白米出品的福裕来说,企业发展有两大挑战:一,国家稻米公司的竞争;二,白米供应问题。

国家稻米公司是吉隆坡股票交易所主要交板的挂牌公司,它前身为国家稻米局,私营化成为主宰本地白米业的巨无霸。 由于它拥有特殊背景,从白米入口、批发到零售,都占主导地位,传统米商无法与它竞争,先后败阵停业。

此外,由于近三年来,白米入口或本地米都面对涨价的压力,为了顾及顾客及公司的长期利益,福裕吸纳了部份的涨幅。

「记得在九八年的某一次白米涨价,我们在前一天才收到通知,为了顾及公司的信用,唯有承担所引起的亏损。」

九七年的亚洲金融风暴,也对米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。 由于消费意愿低迷,加上一些零售商可能陷入困境,如果没有小心的控制货物的供应,可能面对倒账的损失。

在那段非常时期,邱瑞福沉着应战,也没有在白米品质的控制方面妥协。 放货方面,非常谨慎。 对此,他也有一番感慨。

「经济风暴之前,国内原本还有一千五百家米商,但在风暴过后,只剩下七百多家。」白米是家家必备粮食,市场竟也如此竞争!

我们采访邱瑞福时,在福裕办公室走廊壁报见到一张「中国报」剪报,内容是 九月廿九日 的封面头条新闻:「供应商搬货追欠债,又 2 百货公司倒闭」。 邱瑞福在受询时笑说:「这是为了提醒我们的市场人员及销售人员,在放发货物时更小心,以免蒙受损失。」他的谨慎及敏锐,可见一斑。

福裕属下的员工不算多,共一百二十多人,这是因为生产自动化的缘故。 不过,要管理这批员工,并且带领这家传统华人公司迈向下一世纪,取得更佳的成就,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。

「在公司里,雇主与员工必须互相信任,并且要保持信用。如果大家对公司有归宿感,有共同的目标,那么,问题将容易解决。」

邱瑞福说,在福裕里,雇主与员工都是互相付出的。 公司除了给员工在职训练外,也提供其他福利。 「例如说,九八年经济不景,公司业绩下跌,但是,为了激励员工,我们仍然加薪,并发出花红给员工。」

谈到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,邱瑞福非常赞同「取之社会,用之社会」的精神。

福裕不忘回馈社会,每逢农历新年,都会捐献老人院及孤儿院,也曾赞助过「金厨大观」烹饪比赛,以推广中华饮食文化。 今年九月,福裕也举办了 FLORA 杯全国儿童歌唱比赛,推广健康娱乐活动。

「我们也通过电台的特约节目,提供各种有关烹饪及家庭式的娱乐资讯,以培养听众们的家庭欢乐和融洽。」

邱瑞福作为一名企业界前辈,他对想要创业的后进,也有一番嘉勉:「年轻人必须对自己的将来,设定目标。同时,不怕吃苦,要刻苦耐劳的学习。这样才会成功。」从福裕的例子,我们见到一个传统华族企业成功转型的典范。 邱瑞福的意见,值得国内年轻企业家参考。

家是后盾. 安心立业

就像许多传统华人企业家一样,邱瑞福创办的福裕,也体现了家族企业的特色,几名子女皆在公司担任职务,协助他打理事业。

目前,长子邱德昌在福裕担任董事及总经理,负责业务;次子邱德盛也是公司的董事,协助公司的行政管理;另一名千金则掌管公司的行销部门。

这种集合亲情及专业管理的公司运作模式,是亚洲企业的特色之一,也曾创造出许多教人惊叹的成绩。

「家庭对事业有很大的作用,它就像事业的一个后盾。所谓修身、齐家、治国乃至平天下,意思是说,一个人必须把自己的生活环境调理好,稳定了家庭才能安心的发展事业。」

邱瑞福表示,福裕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,主要是得到同业们的信任与支持。 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信任,非常重要。

邱氏除了担任福裕的董事经理外,也积极参与米粮批发业的活动,曾担任大马米粮批发商公会的总务及署理主席,现任该会名誉顾问。

他相信,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领导企业走向未来,因此,工余之暇,便练习气功、散步及打高尔夫球。

人人吃饭. 米市看好

迈入另一个千禧年,每一家企业都会定下自己的目标,以便不断攀向高峰,创造佳绩。

邱瑞福为福裕所定下的其中一个目标,便是成为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公司。

「目前还不是时候,福裕还需要一些充足的时间及进行一些发展计划。」

尽管未来充满挑战,但是,米业仍然拥有光明的前景。

由于人口不断增加,对白米的需求也不断上升,市场可说不断扩大。 对此,邱瑞福提供了他的专业意见:

「我国人口每年平均增加三巴仙,每人每年平均消费 九十五公斤 的白米。 全国人民一天消耗五千吨白米,一年约消耗一百八十万吨白米;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。 

无论如何,他指出,所有企业在下一个世纪都必须面对严峻的挑战。 特别是东协自由贸易区落实之后,外国产品大量涌入,无法面对竞争者,将被淘汰。 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。

「华人企业必须更专业化,并且,小型的企业需要转型或合并,才能加强竞争力。」

邱瑞福冷静的指出华人企业,在下一个世纪所面对的困境。 他从经验中得出的宝贵教训,应有值得听取之处。

http://www.uwccn.cn/Html/siying/mlxy/85056.html